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當呼吸化為空氣-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想像一下,當你歷經千辛萬苦,將要取得重大的成就,人生從此將是一路坦途時,突然醫生告訴你,你得了癌症而且是末期,你會如何面對你之後的人生?你會不會質問老天為何要對你開這麼大一個玩笑?本書的作者保羅.卡拉尼提,在36歲人生的黃金時段,即將通過神經外科住院訓練,取得專科醫師資格,且其研究也獲得最高榮譽獎項,史丹福等名校紛紛開出職缺,光明的前景在望,在這個時刻,他卻罹患的末期肺癌,當下的心情如他所說的:「就那一句話,我曾經想像的未來,一個即將實現的未來,幾十年奮鬥的終極目標,就此蒸發。」


在這一將其人生摧毀衝擊性核彈級消息下,作者遇到了一個好的主治醫生艾瑪,堅持作者當醫生時的原則,不討論Kaplan-Meier存活曲線,不討論作者到底能活多久,就如同作者當醫生的角色時所說的:


「第一,詳細的統計數據是給研究機構的,不適合醫院病房。...你無法告訴某個病人,她具體在曲線上的哪一 點...我逐漸相信,表達得精確甚於正確,是不負責任的。那些使用確實數字的偽權威醫師(「醫師告訴我還有六個月可活。 」)他們是誰?我要問。還有,他們的統計學是誰教的?」


不給病人肯定性答案是殘忍的,讓病人漂浮在不確定感中,但這是卻帶給病人奮鬥下去的希望,保羅.卡拉尼提因此有一度病情好轉,且完成了神經外科住院訓練,與妻子生下一個小孩,並寫下了本書,我們可說作者一生雖短暫,但其自身想要完成的天命都已完成。其主治醫生艾拉做到作者所認定醫生的職責:


「醫師的職責不是峻拒死亡,也不是使病人回復舊有生命,而是敞開雙臂擁抱生命已經分崩離析的病人及家屬,而且努力使他們重新站起去面對、去弄清楚他們本身存在的意義。」


保羅.卡拉尼提一生扮演了醫生與病人的角色,更以優美的文筆留下紀錄,供我們思考醫病關係,與反思自我存在的意義。本書的譯者在譯本書時,也正在接受癌症治療,其譯後記針對台灣安寧醫療現況,也做了反思,值得一讀。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成功的反思-對美國夢的反思

美國夢是美國的一種理想,人們相信只要具備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即可邁向富裕與成功,並且向上層階級流動,而不是依賴於自身所擁有的特定的社會階級和或他人與政府的援助,而達到富裕與成功。這種精神,造就美國的強大與創新,也產生的才德至上論,認為成功者的成就,都是由自身品德與努力而得來的; 而失敗者,可歸因於自身欠缺成功的品德與努力所造成,所以成功者是較高尚上,且有社會地位的,例如律師或醫生。然而作者透過種種的案例,在美國成功者用自身的優勢,由前門、側門或後門,將自已的子女送到頂尖大學,從而排擠了,較不具經濟優勢的一般學生,失去的翻身的機會,造成了階級的不流動,下層的民眾永遠被困在底層,看不到希望,產生了極度的不平等,從而造成民粹政治亂象,並讓川普上台。也因為才德至上論,認為失敗者要為自已的失敗負責,從而造成一些社會救助或福利措施,在美國推行相當困難。像是歐巴馬時代推行的平價健保,一直有反對聲音要將其廢除,在110年6月就有18個州政府,聯合上訴要廢除,這點是美國很特有的一個現象。作者認為美國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造成了文憑主義以及工作卑賤之分,產生了才德的傲慢,並造成了社會的分裂,與政治的混亂。作者認為要避免此問題,需要擴大大學招生,並加強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有沒有覺得這很熟悉,這就是台灣走過與正在走的路,但個人覺得,如果只是如此做效果不大的,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人們固有觀念,與經濟獎酬制度,只要觀念沒變,且經濟獎酬制度沒變,是不會太大的改變的。應該推廣類似日本的職人觀念,並且在經濟獎酬制度配合下,才會有改變的可能。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讀書心得]上游思維




上游思維是要我們採用類似工程上 RCA(root cause analysis)方式,解決現實生活上的問題,但相對於工程問題來說,現實生活是屬於一個較開放的環境,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有發掘問題的能力,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不把生活上的種種現象,當成是理所當然且不可改變的,並且在此現象所產生一連串問題時,能不被對問題的緊急應變侷限主自已的眼光,而堅持去找出此現象的根本原因,從而提出更全面解決方案,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


不過老實說當你身處在火燒屁股的時侯,要求自已不被眼前的問題困住,去找出問題根本原因是一個很困難的事,而且很多時侯,是制度造成的問題,想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就像本書所舉巴西「原樣生產」運動,由推動到初步有成果就花費十多年的時間,而冰島的「無毒冰島」運動,由施行到明顯有成效也過去了二十年,所以當你處在一個 常常需要到處救火的組織時,與其思考改變組織,另一個選項是轉到另一個有更好制度的組織,不過如果無法跳開這個組織或環境時,具有上游思維,可以較好的協助你去面對問題。


而要找尋問題,解決問題,都需要訂定監測指標,來讓我們瞭解,問題的規模有多大,當進行改善時,改善的成果有多少,如果指標訂錯,可能我們改善時會發現,指標顯示改善了,但問題確沒有解決,甚至反而更嚴重。並且要預防有人操弄指標,造成問題改善的假像,作者提出四個標準,供我們檢核所選指標是否適當:

i.「水漲眾船高」:目標的達成,是否為監測指標所達成,還是另有其他指標,而這指標是否已監測。 ii.不一致測試:此指標是否真的可預測目標的達成。 iii.攋惰官僚測試:如果要造假,如何可以做到。 iv.摧毀最終目標測試:我們所選用的指標,會不會達成了,反而摧毀的目標。

作者也提到,我們可以用INTEL前執行長安迪·葛洛夫的「配對指標」:「一個計量的指標結合另一個品質的指標,避免產生我們所不想要的效應。


有了指標後,要對問題提出改善方案,這時要找到施力點,而要到施力點,必需到第一線去看看問題發生的原因,而不是做到辦公室看報告,而後才能發現解決問題最具成本效益的施力點。提出改善方案時也要注意,避免副作用發生,但這點事實上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在開放環境上,想要找出所有的副作用是很困難,所以更適當的方式,是採取循環確認的方式,不斷的觀測檢討與改善。


上游思維要我們在面對問題時,要用更宏觀更系統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並且用合理的指標去規範問題,從而訂出適當的解決方案。個人以前多是在工作上應用,而上游思維這本書,則是推廣應用到個人生活與社會問題上,有系統的改善生活與環境。

[Excel]如何創建自定義函數

在 Excel 內建函式中找不到自已想要的函式怎麼辦?事實上我們可以自已建一個,以下是一個簡單的Excel自定義函數示例,用於將民國年轉為西元: Function 民國轉西元(x As Double) As Double     民國轉西元 = x + 1911 End Fu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