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買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的小標題「適度就是善,過與不及就是惡,經濟學的善惡之辯。」,而作者藉由討探討經濟學的發展歷史,重新探討經濟學的本質,更指出現今經濟學發展的問題與謬誤,藉由全新的角度探尋神話、宗教、神學、哲學和科學,補充或發揚已經失落經濟思想,作者希望藉由本書來說明除了以數學表示的經濟學外,經濟學還跟哲學、神學、人類學、歷史、文化、心理學有關,數學並不是經濟學上的主角,只不過其他學門太過軟性,無法輕易的拿來製作決定論的模型,但事實上這些學門似乎才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本書分為二大部份,第一部分跨橫整個歷史,在七次停頓時,聚焦於7個主題上,並在第二部說明,作者所聚焦的7大主題為:
1.貪婪-需求的歷史:經濟學上的效用意思為個人從消費商品或服務中得到快樂和滿足,經濟學上的重要課題就是如何以最少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效用,然則人是否有真的的滿足,人往往是得到的愈多想要的愈多 。在現今物質豐富的狀況下,人們還是不滿足,現代社會的問題是「怎麼樣在吃的同時而做到不食」,我們創造了沒有牛油的奶油、沒有脂肪的奶精,我們消除了食物中最營養的部分,我們到底滿足了什麼?
2.進步與安息日經濟學:作者先探討了什麼是進步,現在無止盡的追求經濟成長而導致債台高築,是否正確,我們是否已經迷失於為了追求進步而進步。
3.善惡主軸與經濟學聖經:作者在此較各種思想在善惡主軸上的位置,而現代主流經濟學努力將一切現象,簡化為利已主義與計算,極為偏向惡主軸的那一端。
4.市場上看不見的手與經濟人的歷史:作者說明市場看不見的手與經濟人(完全理性人)論述由來,以及人們的誤解。
5.動物本能歷史:作者在此討論人類不理性的一面與特質 ,人類是理性與不理性並存的。
6.元數學:探討為何數學會變為研究和表現經濟學最好的方式,數學真的是經濟學的核心嗎?如果數學是表現經濟學最好的方式為何經濟學理論總是存在例外與前提?
7.掌握真理的大師-科學、神話與信仰:作者說明現在經濟學過於強調數學,反而忽略人性,不討論倫理與道德等議題,認為價值判斷不重要,不重視生命中無法適用於數學研究的重要部分。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說明本書並不是一本純經濟思想史的書,作者是希望藉由探討經濟學的發展歷史,重新探討經濟學的本質,讓讀者有新的想法,重新思考目前經濟發展的思惟是否正確,有無必要修正。本書讀來讓人對經濟學有新的看法,註釋的部分也值得一讀,不錯讀的一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